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是知识的传授,还是心灵的滋养?在教育的璀璨星河中,有这样一群教师,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他们以爱为基石,以责任为梁柱,搭建起学生成长的阶梯。他们的故事充满智慧与温暖,正等待我们去探寻。现在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教育世界。
优秀教师 司娣
司娣,现任2304班班主任,八年级英语老师,集团优秀班主任。
教育格言: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是用耐心对抗叛逆,用信任化解猜疑,用时间证明成长。”
她的教育故事
在教育的沃土上,总有一些身影以爱为犁、以心为种,深耕细作间让成长之花悄然绽放。八年级2304班班主任司娣老师便是这样一位用心育人的践行者。她用智慧化解师生矛盾、以真诚凝聚家校合力、凭耐心点亮学生心灯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故事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教育实践,感受那份藏在细节里的温暖与力量。
师生同心,双向信任筑桥梁
在八年级这个充满叛逆与蜕变的成长关键期,司老师深知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的重要性,始终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。面对课堂违纪或作业敷衍的学生,她秉持“先共情,再纠错”的原则。课后单独与学生沟通,如对英语听写不合格的学生,耐心询问困难并支招,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怀。即便课上批评了学生,她课后也会及时沟通,确保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,避免对立情绪产生。
司老师擅长以“朋友式对话”拉近距离,她会坦诚地向学生分享工作中的忙碌与疲倦,也不掩饰对班级的担忧与欣喜。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,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“权威化身”,而是与他们并肩作战、共护集体荣誉的伙伴。在树立威信方面,她言出必行,自掏腰包为每周表现好的学生准备小文具、小零食,精心安排抽奖等活动,让学生在期待与喜悦中积极表现。同时,她坚持抽查学习任务并做到奖罚分明。日常中,她以身作则,用文明用语、换位思考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,让教育主张潜移默化融入言行示范中。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,她有足够的耐心打“持久战”——多次单独谈话,站在学生的逻辑里引导他们认识问题、转变思维。
家校携手,共架育人连心桥
司老师认为,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源于孩子的真实反馈,因此她积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,让孩子成为家校间自然的“代言人”。
日常工作中,她细心关注学生需求:为表现优异的学生准备小奖品、课间为基础薄弱的学生针对性辅导、与学生跨学科探讨问题……这些温暖细节通过学生的分享传递给家长,逐渐赢得家长的认可与信任。
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状态,她推行透明化管理,定期在班级群分享课堂互动片段、活动抓拍等成长影像。这种“非单向投诉式”的沟通模式,让家长们随时见证孩子的进步,有效减轻了沟通的心理负担。面对青春期常见的亲子沟通困境,她主动担任家长的“教育顾问”,传授具体的沟通技巧——比如用“你今天遇到什么有趣的事?”代替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式的质问。每当家长因沟通难题求助时,她总会耐心倾听、精准引导。一段时间后,多位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状态与行为习惯显著改善,这让她深切感受到育人价值的正向回响。
巧解矛盾,育人之花绽芳华
八年级女生小团体间偶发交往冲突,司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,始终秉持从“应急疏导”到“长效育人”的理念,以系统化方式引导学生成长。
当班级出现女生群体交往隔阂现象时,她采取“柔性分隔——共情倾听”策略:先适度分开产生分歧的学生,分别倾听各方诉求,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舒缓情绪。待学生状态缓和后,她不急于评判,而是引导她们从多角度审视互动细节。其间,她巧妙引入“第三方视角”——让旁观学生客观记录相处片段,帮助当事人察觉沟通中的潜在问题。
为助力学生重建健康人际关系,她实施“持续跟踪+角色重塑”计划:安排有分歧的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坦诚交流,并设计合作任务(如互相监督背诵、共同批改习题等),让她们在协作中感受彼此的价值。同时,她以《人际关系:人生的必修课》为主题召开班会,通过案例讨论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换位思考。
在她的持续努力下,班级氛围焕然一新:曾经疏远的学生能默契完成小组作业,一度内向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同学,笑容重新洋溢在每个角落。
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奔赴,司娣老师以春风化雨般的智慧,在育人路上书写温暖篇章。面对学生,她摒弃居高临下的“你应该”,以“我懂你”的共情叩响心灵之门;在家校协同中,她放下生硬的“要求”,用真诚的“协作”凝聚教育合力;处理学生矛盾时,她跳出简单的“压制”模式,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助力成长。她将严格与温情相融,让规则闪耀人性光辉,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教育奇迹。时光为证,她用信任浇灌希望,以耐心静待花开,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温暖、最坚定的引路人!
我们探寻过他们的教育世界,目睹了爱与责任如何在岁月中沉淀。他们的行动不仅诠释教育本质,更成为后来者的灯塔。希望未来,更多教育工作者沿着他们的足迹,以爱为光,以责为路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