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是知识的传授,还是心灵的滋养?在教育的璀璨星河中,有这样一群教师,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他们以爱为基石,以责任为梁柱,搭建起学生成长的阶梯。他们的故事充满智慧与温暖,正等待我们去探寻。现在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教育世界。
优秀教师 向玉芬
向玉芬,现任2214班班主任,九年级历史教师,集团优秀班主任,集团嘉奖教师。
教育格言:“严在当严处,爱在细微中。”
她的教育故事
“教育的真谛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点燃学生对未来的憧憬。”作为九年级的班主任和历史教师,向玉芬深知初三学子正站在人生的分水岭,他们需要知识的浇灌,更需要精神的唤醒。班级管理中,她以“爱”为底色,严慈相济;历史课堂上,她以“思”为桥梁,让千年智慧照进青春梦想。
以爱润心,刚柔并济治班
在2214班,向老师独创的“三心二意”工作法成为班级管理的制胜宝典。所谓“三心”,是班级管理的根基:其一为细心,她化身“成长观察员”,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档案。面对需要鼓励的小李、适合压力驱动的小王,还有亟待目标指引的小张,她精准施策,恰似老中医辨证施治;其二是耐心,每周雷打不动批阅学生周记,字里行间的迷茫与焦虑,总能被她敏锐捕捉,一本本周记,成了师生间的心灵纽带;其三是用心,开设“学长讲堂”,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。当考入重点高中的小马分享“初三最宝贵的是养成的好习惯与拼搏精神”时,台下目光如炬,满是憧憬。
“二意”则为班级管理注入灵动色彩。一在创意,她推行班级“手机银行”,学生自主管理手机存取,互相监督,意外成就了学生自治的典范;二在暖意,她的背包堪称“百宝箱”:冬日驱寒的姜茶、盛夏解暑的清凉油,还有常备的创可贴、红糖……学生们常打趣:“向老师的抽屉,装着数不清的温暖。”在爱的浸润下,2214班不仅多次捧回流动红旗,还获评“优胜班级”。正如学生所言:“我们的优秀,是被向老师的爱滋养出来的。”
以思启智,古今辉映课堂
在向老师的课堂上,历史从来不是尘封的往事,而是鲜活的教科书,有着四大教学法宝:
一是故事教学法。“商鞅变法就像咱们班的改革,总会遇到阻力,但不变就会被淘汰!”学生们在会心一笑中记住了“徙木立信”的典故。
二是生活联系法。讲到改革开放时,向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——“寻找家里的老物件”,让粮票、黑白照片成为最生动的教具。小陈带来的爷爷的“自行车执照”,引发全班对计划经济的热议。
三是思维导图法。向老师设计的“历史九宫格”成为复习利器:以“新文化运动”为中心,延伸出背景、旗手、影响等八个维度,零散知识顿时脉络分明。
四是角色扮演法。“西安事变”课堂上,当扮演蒋介石的学生挠头说:“现在想想,我当时的决定确实欠妥……”,全班捧腹大笑,知识点却在笑声中深深扎根。
正是这样的课堂,让所授班级的历史成绩稳居年级前列。
以合聚力,家校携手同行
除了深耕课堂,向老师同样重视家校共育。面对焦虑的初三家长,向老师有她的“三重奏”:
一、定期沟通。各小组微信群里的“周末周报”成为家长们的期待——既有学习动态,也有“小张今天主动擦黑板”这样的暖心瞬间。
二、分层指导。通过日常观察与沟通,向老师精准把握家长类型。对焦虑性家长,她耐心安抚:“孩子最近作业完成度很高,保持节奏就好”;对放任型家长,她温和提醒:“孩子上课容易走神,需要咱们多关注”。在她的引导下,家长们逐渐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。
三、共同成长。向老师定期组织线上学习方法分享会,鼓励优秀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;还发起亲子共读、家庭运动打卡等活动,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。家长群里,优秀家长分享经验,困惑家长寻求帮助。当李妈妈晒出孩子周末体育锻炼的照片时,引发一连串的争相打卡,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亲子互动的行列中。
以行践道,静待百花绽放
向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认可,先后获得“优秀班主任”“集团嘉奖教师”等称号。可她最珍视的却是教师节那天的场景:已升入重点高中的小文专程回校探望她,对她说:“老师,您当年那句‘一步错,步步错,错上加错,不知所措’,到现在还是我的座右铭,时刻提醒着我!”这一刻,她更加确信:教育是农业,不是工业,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,教师要做的,就是给予适度的阳光雨露,然后静待花开。
望着教室里伏案疾书的身影,向老师微笑着翻开教案。她知道,这些青春的花朵,终将在岁月的枝头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。
我们探寻过他们的教育世界,目睹了爱与责任如何在岁月中沉淀。他们的行动不仅诠释教育本质,更成为后来者的灯塔。希望未来,更多教育工作者沿着他们的足迹,以爱为光,以责为路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